主人作品
與古厝相處十七年來,感受到古厝的靈性,住得愈久愈能與之呼應,古厝四季的變化,猶如人生的成長,疫情期間古厝沒有了旅客,作者在古厝裡閱讀,寫作,並將這些年來特別的旅客留言整理寫成此書,每位旅客的留言都是一篇篇寫給古厝的情書,記錄了古厝每個階段的美好,此書還包含作者的閱讀心得,金門生活的感懷,接待旅客的故事,期望能用文學紀錄古厝,感謝金門文化局的補助出版,讓古厝文學發揚光大。
古厝,一直帶給我驚喜,在不同的季節,釋放不同的能量,修復好的古厝,不是單純的住宅,也成為旅者的驛站,來來往往的各地旅者,相遇與分別,終站與起站,歇息與思考,這些年古厝得到了許多新能量,也釋放了許多智慧的啟發,安身立命在每次的相逢。
這些篇章,都是我住在古厝理生活的感想與心得,書寫留住了我每個時期的心情,或許裡面也有著你與古厝的腳跡,只要靜靜坐在古厝的廊道,時間就停在那兒了,美好的感受真是筆墨無法形容。
父親顏謙,原名添源,筆名「九天」,1915,民國四年出生於廈門鼓浪嶼,童稚時於鼓浪嶼鹿耳礁(即旌旗山腳),入讀旭瀛書院,九歲時隨父母遷居金門,後就讀金門縣立學校,及長往返廈門金門做生意,兩岸冷戰時期,在金門標油漆工程及所需的彩繪營生,留下鄭成功祠、古崗樓、湖心亭及後浦觀音亭等作品。1975至1978年,六十之齡始集中火力發表百餘篇文章,散見金門日報副刊。
這本書是作者湘夫人與父親的合著,湘夫人整理父親的手稿及刊登金門日報的剪輯,加上自己的文章,為了紀念父親,也為了保留父親的文章,而合書,從整理父親的文章中,更加了解父親撫養子女的不易,尤其因為兩岸冷戰,一生未能再回去鼓浪嶼,在金門生活的不容易,透過文章再次認識父親。